网站首页

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媒体视角 正文

【济南日报】博士镇长下乡!地头上办起“新农人”课堂

信息来源:权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2-02

济南日报 济南发布 2022.12.02 13:38

“郑镇长(博士)给大家带来福利了,现有莱芜紫光生态园自种大西红柿已经成熟,一份10元,欢迎接龙订购。请扫码付款……”这则“购物广告”来自济南市莱芜区大型社区的一个购物群,粉丝则是社区的居民。

对于郑镇长,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莱职”)博士团队成员郑福山。自去年开始,郑福山以挂职科技副镇长身份被学校选派来到莱芜区苗山镇,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学校优势,通过共建实训基地、组建科技支农团队等,服务苗山乡村振兴。

像郑福山这样逐渐成为当地“三农导师”的,在莱职有一个庞大的博士队伍。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地方乡村振兴事业,莱职不断输送博士下乡,以挂职副镇长或副主任身份,帮助乡村培养“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农业职业经理人”……随着一批批“新农人”相继“出徒”,基层的特色农业红火起来了,莱职这所学校的名头也大了,而这群“博士镇长”更是随之火出了圈。

一所学校的乡村振兴“试验田”

“今年的白花丹参种植效果不错,明年这块坡地的种植面积可以继续扩大……”郑福山对苗山镇莱芜紫光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理事长李奉胜说。在李奉胜的记忆中,这位“博士镇长”今年已经是第5次来到这块坡地指导中草药种植了。

就是在这样“手把手”的反复指导中,李奉胜和合作社成员已经慢慢掌握了白花丹参种植的“独门秘笈”。

从这里也能看出,乡村振兴,没有人不行,没有人才更不行,没有培养人才的人更是寸步难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近年来,莱职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发展情况,发挥学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创新实施了“专业+平台+团队”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搭建科研平台、共建实训基地、组建科技团队,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10月15日上午,学校组织农业领域博士、教授组成服务团队,走进济南市钢城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艾乡田园综合体,举行科技支农培训服务活动,并在这里举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培训基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活动过程中,随行的莱职服务团队成员现场举行了培训会,学校马伟顺、张文斌、柳晓霞三位老师分别对智能温室建设、种植产品市场分析、田园综合体生态旅游等问题为村党支部书记及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并对参训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据参加此次揭牌仪式的莱职副院长邹翠兰介绍,学校将构建面向乡村振兴事业的专业群,对中药制药技术、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进行跨界融合,培养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技能大师”。

其实,像棋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样农业特色明显、优势产业突出的地方,很多已经成为莱职的“试验田”。通过在这些“试验田”上进行人才引育、技能培训、学生实习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等,莱职不断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新模式,通过输出专业知识和人才,帮助当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精致农业,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

一群博士下乡“带徒”

在一线做“三农”帮扶工作的人,都深有体会:相比起送资金、送项目、送科技、送图书、送农机,都不如送人才下乡更具推动力。

因为乡村“留人难”“引人难”已经是当下非常现实的问题。

2020年,王家利博士挂职莱芜区苗山镇科技副镇长一年,考核优秀;

2021年,郑福山博士挂职莱芜区苗山镇科技副镇长一年,考核优秀;

2022年,毕明娟博士挂职钢城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服务中心科技副主任;

……

博士们的到来,不仅滋润了乡间的土地,让这里的特色农产品长势更旺,也滋润了人才成长的土壤,一群“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般慢慢“拔节生长”,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支生力军。

“带徒弟”的日子很辛苦,但是大家显然乐此不疲,博士们把这项工作视作“授人以渔”的根本之道,他们考虑的是,帮扶结束后,乡村振兴事业能够后继有人,而不是“人走茶凉”,地里撂荒。

地头上长出“新农人”

说起“带徒弟”,博士们还是很有底气的。

作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莱职早在2018年就被确定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了。仅就“三农”领域而言,截至目前,学院已承办耕地质量提升、水土保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材料创新与发展、全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及关键生物技术推广应用、济南市山地丘陵地区中草药高效生态种植技术及开发与利用等多期省市高级研修班,参训人数500余人。

为了自己心中的农业人才计划,几位挂职副镇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围绕乡村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的骨干力量,积极培育农民职业经理、骨干农民等,为建设多层次、多体系的乡村高素质人才队伍“操碎了心”。

2021年11月,莱职的专家团队在苗山紫光生态园有限公司主持举办济南市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产品营销高级研修班,对当地40名中药材合作社技术员和种植大户开展培训。

因为学历高、学问大,当地百姓、企业家称这些“免费”的农业知识咨询师为“博导”。而“博导”们的到来,让这里的人才结构有了它该有的样子,让乡村振兴事业看到了新希望。当地政府人员感叹:我们的地头上终于长出了“新农人”!

据统计,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莱职先后组织开展了8期共计1500余名村(社区)书记、主任素质提升培训班,课程涉及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乡村创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等专题培训。

学院还组织开展了农业扶贫培训班,40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学习《中草药种植与加工技术》《微滴灌技术应用》《互联网+农产品网络营销》等,增强了参训学员的创业本领和脱贫致富能力。

没有一脚泥,哪有真学问

农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田间地头的“蹲守”。用郑福山的话说:没有一脚泥,哪有真学问!

作为博士“军团”的其中一位,郑福山到苗山镇一年多时间走遍了辖区所有村落。在职期间,这位书斋里走出来的“博士镇长”从自己的“老本行”食品药品开发着手,他看中了这里的一项特色产业,那就是中草药种植,尤其对于白花丹参的种植特别上心。

白花丹参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对于种植技术的要求比较苛刻,这时候,郑福山的一身本事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下大力气研究种植技术和品种选育。为了让白花丹参的种植上规模、见效益,郑福山主动牵头学校与当地的莱芜紫光生态园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郑福山很忙,他的博士同事们也像他一样没闲着,大家每天脚不沾地,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奔走。

为扎实推进“科技兴农”,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今年3月16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博士团队一行5人来到学院帮扶的莱芜区大王庄镇竹园子村。大家深入到樱桃大棚进行实地调研,重点从樱桃种植管护、樱桃挂果后病虫害和鸟害防治、品种升级换代、土壤改良、增肥保墒、储存保鲜等农技难题进行了示范教学,并为樱桃种植大户现场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博士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樱桃种植户们豁然开朗,纷纷伸出了大拇指。

3月28日,他们再次来到这里,带来了白花丹参、紫花丹参、金银花、蒲公英、桔梗等种苗和种子,协助竹园子村建设中草药种植科普基地。

对于这群“满脚泥”“一身土”的博士们,村民们感觉不可思议,虽然与想象中“白面书生”的样子不大一样,但是大家都觉得这群博士很亲切,而且他们的“点子”很管用,大家都说“这是一群有真本事的人”。

其实,从一开始,莱职对于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就是奔着“管用”去的。“我们不做一锤子买卖!”莱职党委书记孔祥敏说,学院是从“育训结合”出发,本着“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大格局去做乡村振兴事业的,学院的原则就是“真帮扶”,不能追求表面光鲜,不能只是材料好看,而是要真正造福一方,真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走出去”与“请进来”

乡土人才的蓬勃之势,就像灶膛里的火,只有众人拾柴才能越烧越旺。

事实上,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像样的农业多面手,光在地头上教是不够的。需要走出去“开开眼”,也需要请进来“充充电”,这也是乡镇“挂职博士”们一致的看法和做法。实际上,他们也一直在利用学校的各种专家资源和产业对接优势,给自己的“徒弟”们不断“加餐”。

他们曾经组织苗山镇当地农业人才和企业负责人赴青岛西海岸中医药产业园和药食同源产品基地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

他们曾经带领生态农业发展协会骨干成员赴平度佳垦西红柿种植基地、昌乐西瓜种植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他们曾经组织企业负责人和教授学生团队赴德州庆云尚堂石斛小镇积累经验,为苗山中草药特色小镇申报工作奠定基础……

另外,博士们还通过学院不时聘请“外来的和尚”,邀请外地专家来自己辖地现场讲授、指导农业生产。

莱芜小姜是当地的特产,属于已经“名满天下”的农特产品,但是为了让这种作物的品牌特色更鲜亮,让其变得“很莱芜”,博士团队就邀请了鲁西集团农化服务中心农业专家张荣品教授为专业合作社成员带来了一场“专项技术培训会”。专家为了讲解透彻易懂,直接从底肥、栽苗、浇水、温控、压蔓、喷花、控长、冲肥、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为下一步的高品质农产品种植推广奠定了基础。而随后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专家的现场播种指导,更是为正在研发的生姜收获机提供了数据支撑,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这次培训会不仅为当地种植户打开了思路,同时也打开了积极推动“校地企”三方共建的乡村振兴合作新模式。

离职不离岗的“第二故乡”

“校地企”共建模式的开启,让乡村振兴搭上了新平台,而且是全链开启。

为引导农产品出村进城,博士团队邀请山东紫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业讲师及网红主播,为当地农民及种植大户开展面对面专题培训,提升了当地农业带头人电商水平。

此外,他们还协助莱芜紫光生态园有限公司建立抖音号、开设抖店、微信群平台,将本地道地药材和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和销售收入。

不得不说,在“校地企”共建过程中,大家向莱职“借内力”的力度非常大。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老师曾经到田园综合体现场进行了无人机扫描和分区设计指导;学院组织学院党员、教授团队深入企业,利用农业专家的优势对接农业生产,切实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这方面,近几年来莱职做的工作很多。

建立校企联盟,助力企业发展;

共建校企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争取学院项目资金,助推企业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资源优势,推介当地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

依托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开展大冶水库、杨家横水库等湖区生态保护;

……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回报。

为了奖励这群“挂职博士”的突出贡献,也是为了鼓励更多青年教师走上乡村振兴一线,莱职特设青年英才通道。在这条“绿色通道”上,乡村振兴的踏实实践对这群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青年才俊必将形成有力的助推作用。

一年多的挂职锻炼将要结束时,郑福山没有感到“可以解脱了”,而是内心充满了依依不舍。他在挂职报告中的最后几句话,应该能道出莱职所有“博士镇长”的心声:离职不离岗,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未来的办学路径里,乡村振兴战略将始终是莱职眼中的“国之大者”。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接下来,莱职将继续立足当地、辐射周边,为莱芜、济南乃至省内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学院力量,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莱职样板”。

记者:文/图 肖明君 编辑:刘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