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于青年人而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当下青少年必修课的思政课是一个关键门槛。于是,如何上好“大思政课”,让大学真正成为“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大讲堂,为大学生提供新时代“新思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铸魂育人,成为一个当下极其重要的教育课题。经过多年探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莱职”)通过让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逐步构建出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大思政课”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思政建设“莱职实践”,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走出小课堂,奔赴大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的“常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本正经”地讲,学生“正襟危坐”地听,这样的场景似乎是“思政课该有的样子”。这种课堂授课方式,形式刻板、互动性弱,而且对于理论和现实的联系不够紧密,往往会变成“没有营养的说教”,思政课堂必须做出改变。
为当下青年讲好道理,首先要用好思政小课堂。一是开齐开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确保教材、课时、教师到位。二是积极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课程育人。在这方面,莱职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通过VR实践教学中心,体验内置场景,实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通过师生共撰共写共讲红色故事,丰富思政教学资源,打造红色育人品牌;通过教学平台手机APP,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师生融合互动;通过萌新磨课、教学比赛、专家讲座,实现以赛促教、以研促教。
其次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截至目前,莱职已先后建立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田间地头、走向工厂车间、走进纪念馆,让学生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计民生、感知中国力量,鼓励他们把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统一起来,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做到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实现实践育人。
用好大平台,做强主平台。打造“大思政课”,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一个课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线下转变为线下线上结合,线上思政平台渐趋于多元和完善。
积极融入“大思政课”大平台,需要大力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建设。一直以来,莱职持续鼓励思政课教师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灯塔党建在线等“大思政课”平台,将各类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为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莱职积极开发在线示范课程库,建立媒体宣传矩阵,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思政“云学堂”,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的“大思政课”学习平台。
积极融入“大思政课”大平台,需要做大平台的建设者、参与者。莱职思政教学部引导教师在用好平台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大思政课”示范案例,建设“大思政课”示范课程,做“大平台”的参与者,为大平台建设贡献高校案例和高校智慧。同时,支持并协助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短视频、微电影,将优秀思政示范案例、示范课程,社会生活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上传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
积极融入“大思政课”大平台,需要同步推进课堂配套改革。目前,莱职正在改变以老师为主的授课方式,通过打造“翻转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讲台,以此改变思政课的讲述方式,让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变为输出者,在课堂的反转中,让老师和学生真正变成“学习共同体”。同时,引导师生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优质作品,以线上形式通过大平台、借助大流量形成分享式传播,形成更大范围影响力。
注重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工作。莱职特别注重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第一感受”升华为认同和信仰。
用好校外红色资源。本着“红色资源在哪,就把课堂放在哪”的原则,莱职充分挖掘莱芜当地红色资源,走进革命遗址“倾听红色故事”,走进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开展红色故事征集、视频大赛活动,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结集成册,于2022年5月出版了该校自编思政课教材《红色故事》,将理论变成鲜活的历史细节,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直观感性认识,极大激发了学习热情。此外,学校还把百年党史中的感人故事制作成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和思政课堂进行展播,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的有效抓手。
打造校园红色阵地。近年来,莱职十分注重打造校内红色故事“珍珠链”,通过建设一系列红色阵地,将红色经典故事写在蓝天白云下、写在长廊白墙上,使红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建设的党建主题公园、办公区红色文化长廊,为演绎红色经典故事提供了重要保障。莱职初心馆由党史馆、新中国史馆、国防教育(红色莱芜)馆和校史馆四馆合建,意在将红色经典故事更好地串联起来,发挥集聚效应,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思政教育高地。学校的明德园则是核心文化区,这里不仅是风景秀美的生态绿色园,同时也是英模人物、党史故事集中展示的红色文化园,通过“红”“绿”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学子们的心田。
打造专兼结合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教师是开展“大思政课”的直接主体和专职力量,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打造一支素质好、水平高、作风硬、工作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基础性工作。近些年,莱职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引援,凝心聚力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
加强专职队伍建设。莱职严格以“六个要求”为标准持续提高思政课教师各项能力水平,大力引进和培育德才兼备的师资。通过集中学习,深化教师对党的最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提升理论素养;通过集体备课、听课,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专家讲座、主题辅导,提高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特别制定思政部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指导方案,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方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达标,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用好兼职师资力量。当前阶段,高职院校要做好“大思政课”,仅靠思政课教师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莱职,党委书记、院长带头讲思政课,支持“大思政课”建设。莱职思政教研部加强与专业课教师协作,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讲授中,实现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还积极邀请校外领导干部、改革先锋、模范人物、优秀讲解员等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课内和课外相互支撑、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实现知、信、行统一。
回答真问题,讲出好故事。要帮助青年人正心诚意、答疑解惑,高校思政课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要贴近时代、关注现实,把理论重点、现实热点与青年问题结合起来,让道理深入浅出、让理论生动致用,让课堂成为新时代好故事的讲述平台。
尊重认知特点。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新青年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和认知结构,尊重他们的知识需求和心理诉求,有针对性地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以宽大视野讲述时代故事,将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时代问题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带入课堂,只有把哲学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才能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才能为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人生规划提供方法论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很多新问题亟待给出新答案。“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如何开新局”“成为什么样的时代新人”等“时代之问”为思政课教学明确了任务与目标。为此,莱职思政部紧密结合青年“聚焦点”,运用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更好解答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与互动讨论中领会道理,受到思想熏陶、心灵启迪。
注重亲师信道。思政课教师在扎实提升自身研究阐释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敲开学生心灵之门”的沟通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思政课老师要懂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时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做好正面引导,要有耐心蹲下身子来跟学生做朋友。同时要成为一个“杂家”,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人生困惑,让思政课有力度、高度和温度。
(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