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山东教育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校村融合共建美丽乡村

作者:      编辑:       责任编辑:柳俊波      来源:山东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1日    点击量: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校村融合共建美丽乡村

□ 廉德忠 周美栋

“村子发展到现在,我们觉得已经很‘高光’了,就想‘歇一歇’了。”看着近年来村里获得的各种国家、省、市级荣誉,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竹园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森告诉记者,“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不一样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派来了‘第一书记’,帮助我们解放思想,找到了很多发展点,全村干部群众有了新的干劲儿和梦想。”

竹园子村共有124户330口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小山村。去年以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上级要求,选派干部郑孝全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学校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履行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职责,支持“第一书记”在党建引领、环境提升、产业富民、文化兴村等方面进行帮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校村融合发展之路。

校村党建融合:让干部群众“眼里有光”

“我们现在可高兴了!老师、学生定期给我们查体,指导我们做好疫情防控。”村民程玉娟一边挽起袖子准备量血压,一边对记者说。

这是7月8日学校主题党日暨“送医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竹园子村发生的一幕。在现场,医学技术与护理系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开展义诊宣教活动,为村民提供测血糖、量血压、推拿按摩等医疗服务,并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像这样的校村融合党建活动,今年已开展了多次。

竹园子村共有党员16名,村两委有干部5人,人均纯收入2.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6万元,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齐鲁样板村。去年11月,郑孝全进村后,产生了莫名的疑惑:竹园子村的发展已经这么好了,组织上为啥还让自己来帮扶呢?带着疑问和忐忑,他走访了全村124户村民。一遭下来,他发现村党组织存在老龄化、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甚至有的村干部滋生了松劲歇脚的情绪,流露出辞职养老的念头。如何破局?

学校建立了助力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会,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第一书记”工作。学校党委副书记毕玉海、组织部部长贾友军定期到帮包村调研,帮助“第一书记”理出了“推着干”“融着干”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推着干”就是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看得见、听得到、跟得上。郑孝全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激励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今年疫情严峻时期,党员干部轮流在检查站24小时值班值守,联系爱心企业为村里捐赠价值3200元的防疫物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抗击疫情自愿捐款10900元……党组织成了全村老少的主心骨。

“融着干”就是校村融合,发挥学校和帮包村的积极性,双方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校村党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互交叉、交流和交融。目前,这种创新活动已成为校村党建“美美与共”的新常态。“我不但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还是学院的一名党员。”张明森说,当学校和村里的党员共同举起拳头,重温入党誓词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从没有像今天一样倍感使命光荣。

村居环境提升:让小山村“心中有梦”

“这里的公共厕所真干净,和城市里的一样‘高大上’。”日前,前来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名外村干部夸赞道。

以前可不是这样。郑孝全进村后,看着村里宽阔整洁的柏油路、气派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整齐划一的二层住宅楼以及刚建成不久的竹趣园、垂钓中心等,欣喜之余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

原来,在街巷胡同、村庄边界等不被注意的小环境、小区域,乱倒生活垃圾、乱贴小广告、私搭乱建、污水外排、家禽家畜外养等现象依然存在。为此,在他的提议下,一场“村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始了。每月月初,党员群众都自发走上街头和背街小巷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校村主题党日、志愿活动也增添了新内容。没过多久,“四堆”、小广告、卫生死角和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不见了……现在的这个小山村,道路两旁竹影婆娑,村里村外花香四溢,流水淙淙,山清水秀,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看着温馨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79岁的老党员张延杰高兴地说:“这样的日子,以前只在梦里有,现在变成现实了。”

学校拨付专用帮扶资金,实施村居绿化美化工程,在道路两旁栽植樱花树、国槐、竹子、红叶石楠等景观花卉树木近5000株(棵),更换文化广场、道路两侧宣传版面、宣传栏和灯杆上的道旗,绘制了130多平方米的党建主题文化墙。截至目前,已拨付专项帮扶资金7.8万元、工作经费1万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得到明显改善。

“给村南、村北两个公共卫生间安装了声控灯、自动冲刷设施,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档次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张明森说,“现在,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追求有品位的生活成了他们的梦想和自觉行动。”

产业振兴:让村民致富“脚下有路”

竹园子村现有耕地305亩,山场2190亩。山场上种满板栗、核桃、花椒等树木。花开季节,满山飘香;成熟时节,硕果挂枝。这简直是世外桃源。

守着现成的“金山银山”,竹园子村怎就“致富无门”?学校派专家、学者深入该村调研走访。当专家与全村124户人家把眼光聚焦在产业振兴这一议题时,他们才发现,山下的农田里,种植的大多是生姜等作物,产业太单一;而山上的果实,未能形成生产、贮存、加工一体的产业链。

“说句心里话,大山里最适合种植中草药。但老百姓的种植习惯、观念还不适应,要改变很难。”张延杰的话,透露出很多的无奈。

针对症结所在,学校提出,构建生态农产品产业链,把学院人才、科技优势与农产品生产相融合。村民不敢贸然改变种植结构,他们就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中草药和无公害生姜种植试验田,派专家、教授到村开展科技帮扶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传授中药材知识和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将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科技支农博士工作站设在该村,作为涉农、涉医专业师生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今,实验田里种植的丹参、蒲公英、黄芩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收获后,经过学院食品药品系的加工,就能获得比传统农作物高出3倍以上的收益。”郑孝全介绍说,明年会有部分村民更换种植作物,力争形成一个中草药种植特色村。到那时,“校村融合、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产业链就会构建起来。

结合生产实际,基于现有资源和种植规模,学校帮助竹园子村在产业上进行了重新定位,着重发展樱桃、板栗、核桃3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利用技术资源和电商专业师生进行直播带货,打造“竹园子”山货新品牌。同时,协助该村争取各方支持,建设能贮藏300吨板栗的冷库,增加农产品品质和产品附加值。

竹园子村临近241省道和华山林场、香山风景区,有5个樱桃大棚和核桃园、山楂园、板栗园以及两个水库,吸引了很多前来采摘、垂钓、攀爬的游客。学校专家看到了这一优势,帮助该村打起了“乡村深度旅游”牌。经过反复论证,先把村北的环山路修通,把大山里的美景呈现在人们面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在郑孝全的联系协调和积极推动下,全长约4公里的旅游大道已经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和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争取国家道路建设补助资金近16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路基开挖、路面平整和砂石清运等工作。届时,随着乡村旅游美丽画卷的展开,村民参与服务的收入将会有所提高。

“对接乡村主导产业,发挥激活农村产业活力的‘提速器’作用,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整体迭代提升,实现‘强村富民’,是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毕玉海介绍说,为帮助竹园子村将农产品转化为“农商品”,协助该村投资370万元建设的高标准面粉加工厂预计今年10月即可完工投产,“竹园子”品牌将增加一个新产业。“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用真情、出实招、下实力,帮助我们理出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把我们村建设成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村。我们信心倍增、大有希望!”张明森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而作为学校派出的“第一书记”,郑孝全在推动校村融合、共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将一件件党建工作落地见效,一项项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待得住、住得下,才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郑孝全颇有感触地说。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高新区山财大街1号;党政办公室电话:0531—76267637  传真:0531—76268816;

招生就业处电话:0531-76267441 76268314 76267072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鲁ICP备05044317号 鲁公网安备 3712900200000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