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23全国就业贡献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发布入围名单,经学校推荐、专家推选、实地调研等环节,学校“校企共建泰山钢铁学院 创新打造‘三引入 六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成功入选。
“2023全国就业贡献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举办旨在广泛动员各地、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梳理创新举措与先进经验,分享具备社会影响力的相关优秀成果,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资源配置优化,为各单位开展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次活动从岗位开发、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新职业开发与助力技能提升、新业态培育、劳务品牌打造、产教融合、返乡入乡创业、人才引进八个方向展开征集,经集中评选初筛后通过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新华英才等相关端口进行展示。
近年来,学校依托省级粉末冶金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和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优势,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融合共建泰山钢铁学院,创新打造“三引入 六共同”人才培养模式,盘活做优教学团队和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与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
校企共建泰山钢铁学院
创新打造“三引入 六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省级粉末冶金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和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优势,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融合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泰山钢铁学院。
泰山钢铁学院通过实行“招生与招工同步,培养与使用并举,教学与生产兼顾”,打造“三引入、六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共同培育优秀师资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数字化融媒体教材,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为泰山钢铁集团及济南地区钢铁产业链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创校企协同育人新局面。
构建“三会两院一双”管理机制,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泰山钢铁学院构建“三会两院一双”的管理机制,同时将泰山钢铁集团先进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优质资源和企业文化等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理事会、院委会和监事会,实行院长、执行院长双负责,教师、工程师、学生双身份,学院教师和泰钢集团工程师组成双师团队。
创新“三引入 六共同”模式,培养企业急需专业人才
泰山钢铁学院通过打造“三引入、六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元”育人,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专业人才。“三引入”即“引入企业内训体系、项目化资源”,“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引入企业考评体系”,以此逐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利用《泰钢精神主题展览馆》《王守东纪念馆》等思政教育基地,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主人翁意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面对整个钢铁生产链条的优秀人才;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共同组织实施教学,结合泰山钢铁学院和泰山钢铁集团的优质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设公开课,开展跟岗、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与学院实训资源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实训体系。
实现校企双方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泰山钢铁学院”将人才培养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中,盘活做优了教学团队和专业建设,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2022届、2023届泰钢学院毕业生共计356人,其中329人在泰钢集团顺利就业,8人被送往武汉科技大学进行深造,19人被山东钢铁集团、九羊钢铁集团、日照钢铁集团录用,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100%,对口就业率85.2%,企业满意率达98%;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高级工获取率41%。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学生科研立项12项。
经过72年的积淀,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扎根齐鲁大地办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展现莱职担当、贡献莱职力量。教学团队获评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学校争创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获批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粉末冶金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获评了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承担了省、市科研项目22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926万元;4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成果转化效益1766万元;获得了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授权国家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